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留学工作始终是围绕着如何解决中国面临的不同时代奋斗目标的需要而开展。新中国成立前,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负笈远航,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要学习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六十年代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了选派留学生的政策。1978年,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做出扩大派遣留学人员的重要决策。经过探索、实践和总结,中央在1993年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留学政策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工作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出国留学工作,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从国家到地方,从高等院校到科研院所,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出国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国家公费、单位公费和自费出国留学的三大主渠道。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8.91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00.24万人。其中73.54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
2008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7.9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14万人,单位公派0.68万人,自费留学16.16万人。2008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6.9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75万人,单位公派0.50万人,自费留学5.68万人。
二.积极推进出国留学工作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个时期以来,教育部紧密围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着眼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工作。
2001年,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专门设立了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004年,为配合高等院校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计划的实施,国家设立了“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2005年,教育部提出“三个一流”的国家公派留学的选派原则,即“选拔国内一流的学生,派到(海外)一流的学科领域,师从一流的导师”。2007年,最大规模的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正式启动,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自费出国留学工作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于1984年明确提出自费出国留学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国家对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在政治上与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一视同仁。1999年,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2003年,教育部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自费留学中介、国际教育展等与自费留学密切相关的机构和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同年,为激励品学兼优的优秀自费留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教育部设立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
三.努力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鼓励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
教育部在落实现有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出国留学工作体系,先后在39个驻外使(领)馆设立58个教育处(组),通过驻外教育处(组)指导成立了2000多个在外中国留学人员社团组织、300多个专业学术团体,支持他们开展联谊活动,促进学术交流,拓展为国服务活动。2007年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派出和管理工作,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印发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的文件。
十几年来,教育部启动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1990年设立了“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996年设立了“春晖计划”项目,择优资助已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本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优秀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或参加为国服务活动;1998年教育部联合科技部等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了每年一届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延揽海内外中青年精英参与我国高等院校建设;2001年推出了“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资助在外优秀留学人员利用学术休假回国工作。2007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工作又上新台阶;2009年教育部与科技部共同主办了第四届 “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为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搭建有效平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要在充分重视留学人才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留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留学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