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大数据学院的组建源于省、市提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为指导,旨在为铜仁乃至全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培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学院于2016年6月正式组建成立,由原数学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四个部门合并组建而成(2021年10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离更名为实验与信息中心),学院现有三个教学系:数学与统计系、计算机科学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工程、物理学等6个本科招生专业。
一、师资队伍
大数据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外部门兼职教师18人,其中三级教授1人,教授18人,副教授59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硕士学位教师60人,在读博士6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贵州省第一届优秀科技个人1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2人,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5人。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硕士,与贵州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学术硕士。
二、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专业,拥有贵州省铜仁学院院士工作站“武陵山片区生态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分站,创建了“分数阶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应用”“梵净山区数字农业及农业信息技术”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高端人才创新团队3个。承担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贵州省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近年来,我院获贵州省自然科学奖3项,获贵州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市厅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以及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科研教改项目等共计200余项;在SCI、EI、ISTP和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编著60余部;取得229项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取得166项。
三、实验平台
学院现拥有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铜仁市大数据智能计算与应用市级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物理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实验室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资产近2000万元
四、人才培养
学院确立了“德育为先”的育人观,以“立德、立志、立业”教育理念为基本内涵,将“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依托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和“明德·致用”的校训无缝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彰显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特有的价值取向。涌现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林霞、“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常晓华、“贵州省最美大学生”王满怀、贵州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张稳等一批优秀学子。
学院非常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开展了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课件制作大赛、演讲大赛和课堂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了全国“优秀论文”奖,作品被公开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工程数学学报》上,这在贵州省属首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征程上,大数据学院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省、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下,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奋力推动大数据学院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