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金课”课程
田秋写作学院 庄鸿文
2018年6月,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教育部《关于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高校要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为此,我校在本学期正式展开了“金课”“银课”的评估,倡导“七性”课程教学,并派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2019年3月22日,全国高校智慧教学暨“金课”建设研讨会在大连召开,铜仁学院一行13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围绕智慧课堂的建设分别发言:“新时代教学改革及智慧教学探索”“以智慧之道,促金课建设”“启发,挑战,思维——《组合数学》混合式课程建设探索”“移动互联时代线上线下多远耦合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等等。这些发言带给我们许多的启发,在此,我谈几点自己的心得认识:
加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强调加强本科教育与“金课”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实现了博士、教授数量过“双百”的计划,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光有科研是不够的,科研与教学的完美融合,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过去强调科研的背景下,一些老师将大部分重心放在了科研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特别是有不少老师来自于非师范高校,是专业出身,很少精通专门的教学研究和课程设计知识,这导致“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教师不知道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如何发展的”,教师对大学教学的科学方法知之甚少,“专家天生会教书”有失偏颇。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高校逐渐认识到,大学教师只有经过学习和培训才能做好教学工作。我校最近两年也在有意识地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但是,力度还不够,还需要更为严谨和系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教师对科研重视不够,放松了对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学习,这导致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深度和挑战度,对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不利的。
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天津大学的柳洲老师所作的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影响,他本是一位思政课老师,但他却将思政专业课上成了“专业”的思政,即在讲授思政知识时,引入了高数,结合微积分、函数来说明思政课中的知识点,充分显示出一位老师知识的多元,跨学科的教学引得学生“竞折腰”,他的思政课堂吸了无数年轻的学子。
加大教学硬件的投入,让智慧教学在铜仁学院结出硕果。除了重视和提高“软件”的质量,即教师的教学能力,“硬件”的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校急需加大对教育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据了解,我校各二级学院现使用的教室多媒体设备陈旧老化,有些教室的设备甚至不能正常使用,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同时,在国家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狠抓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今天,我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已然滞后,不能满足“金课”“银课”建设的需求,使教师的一些课堂设想成为空想,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影响到不断发展中的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声誉。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方面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的学生,他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不能说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而我们的校园还是那个校园。
清华大学的马昱春老师在发言中紧密结合自己的《组合数学》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如何进行智慧课堂建设。她认为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她发现学生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等,与以前相比都有不同,这促进她对教学进行改革,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探索和实践,她充分利用智慧教室来因材施教,打造多层次的教学系统,从而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来自清华的数据显示,2013秋—2018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共近2000门次课程试点了混合式教学(含SPOC和雨课堂),课程覆盖30个院系和部处,选课超4.4万人。
总之,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上不断探索与学习,努力建设属于自己的“金课”课程。当然,在建设智慧课堂的呼声下,我们也要清楚:一切的工具和手段都必须与我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我校要建设具有铜仁学院特色的智慧课堂与“金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