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彩票app下载

图片
教务处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师发展 >> 正文
教师发展>> 正文
【教师发展】卓越教学与本科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会学习心得: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日期:2019-04-10 10:18:20  发布人:trxyjwc  浏览量:

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经济管理学院  龙安华

 2019年三月底,在学校教务部门领导的组织下,我代表经济管理学院跟随各个兄弟院系的代表前往武汉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从今年年初开始,为响应教育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课程考核,淘汰水课的要求。我院如火如荼的开始了“金课”“银课”建设。我校教务处更是出台了“课堂七性标准”,以此对各个学院的全体教师进行督导、考察和培训。

 武汉高校的数量在全国位居前茅,湖北省教育产业的发展也始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学习课程、专业等系统建设的办法以加快推进我校进行七性课堂标准改革的工作。我们一行人参观了武汉轻工大学的空间站创新实训室,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办的卓越教学与本科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会,聆听了全国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教学工作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本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的介绍。下面我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随着信息技术革命速度的加快,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学习特征的需要,教学方式改革呼之欲出。武汉轻工大学建成的空间站实则是一个“室联网”系统,链接了各个教室的学习场景及数据收集,可以采集学生的微表情进行数据分析,可通过APP软件的应用实现投屏、线上讨论互动、作业批改等功能。我们平时熟知类似功能的软件还有很多,例如超星公司的学习通,清华大学研发的雨课堂早已投入教育行业运营使用。而轻工大学此空间站最大的亮点在于“室联”技术,如果5G网络技术正式投入运营,世界课堂互联或许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数据、信息、知识暴涨的时代,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量加大,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降低,学生可通过网站、论坛社区、社交媒体等平台轻易获得我们曾经认为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然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一种越学越觉得知之甚少的困惑。这是因为我们搜集到的信息大多只是简单的堆砌而没有形成互联互通体系所造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教育的方式该怎样改变?如果知识这么容易获得了那么老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查缺补漏吗?不是,是答疑解惑吗?也不完全是,我认为更多的是通过答疑解惑、引导培训传授给学生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数据的堆砌不代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就像爱因斯坦在奠定广义相对论理论基础时并没有建立在数据实证的基础上,而是先形成了一套可互相支撑佐证的体系和理论。而现代社会的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这样一种能力,形成一套框架和思维方法去帮助他们合理的利用、分析、甄别可获得的信息。我想这一点在我们七性课堂中的创新性、思辨性里可以体现出来。

 第二,教学技巧多样化发展,尊重教师个性特色,健全教学评估机制。教学技术改革提升了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时便出现了对教学技巧的讨论,如何才能使50分钟的课堂变得更有效率呢?如何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节奏呢?我听到了许多优秀的同行、前辈的讨论,有的说既然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那么就改变课程模式,线上+线下辅导,每周用两个课时进行视频、线上授课,学生利用APP完成任务点,之后的一节课则进行讨论,答疑解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的老师则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只适合于主动性较强的学生,不适合懒惰的学生。另外有的老师认为要使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法,以团队合作、头脑风暴等形式逼迫其进行学习,然而依据南京大学吕林海教授的理论,没有建立在有足够深度的知识结构上的翻转课堂毫无意义。传统的讲授法更有益于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探讨合作才能彰显其意义。我赞同吕林海的说法,依据不同教师的性格以及学生的集体氛围和个人性格教学双方需不断进行调整、磨合。但我认为讨论教学技巧的前提是学校要提供这样的多样化平台、空间以及制度保障给老师、学生们进行试验。改变硬性课堂规则和单一的考核方式是要务,但毫无疑问的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是如今的教学思路。

 第三,加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向应用化转型是地方院校发展的出路和亮点。在我院应用化转型提了很多年,但是却未形成从输入—输出的一整套方法、体系。我们的实习实践基地很多,实践的花样也很多,学生仿佛在大学期间都去合作单位做了很多的社会服务、社会调研以及实习实践,但除了毕业实习以外,很多调研、社会服务活动甚至项目课程都没有进行良好的规划,规划之所以称之为规划应形成一个长期的制度,建立一个长期的、深入的合作平台关系,甚至从学生还未入校就应安排好他们应参加的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如何输入,如何输出,如何考核衡量,如何保障安全都应有一套长期有效的可实施的方案。这与北大卢晓东教授所讲的新型专业建设的想法不谋而合,专业是由一系列课程组成的,新专业建设的思路则要与建设项目的思路一致。在西方国家一些高等学校的“专业”不叫major,而叫programme,也就是用programming的思路来进行专业建设,将专业项目化,方案细致化,这就要求细致到每一个环节的安排,为学生定制一套方案,如此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

收藏本页】